反流性食道炎案例
作者:云南瑞奇德医院 浏览量:1198 日期:2020-02-08
反流性食道炎案例
男性,45岁;
一、简要病史
患者3年前饮酒后出现胸骨后烧灼样疼痛,伴反酸、嗳气。其后每天发作1—2次,无呕吐、呕血,也无发热、畏寒、腹泻等。在当地医院胃镜、钡餐检查诊断为“反流性食道炎,糜烂性胃炎”,服用奥美拉唑、吗叮啉、胃复安、西沙必利等十余种西药及中药无好转,症状进行性加重,夜间尤甚,疼痛剧烈时伴心悸。体重下降4公斤。为进一步诊治,入我院行整体医疗治疗。
二、整体医疗入院时
1、一般情况:神清,慢性病面容,胸部及上腹部烧灼样疼痛,伴反酸、嗳气,疼痛评分4—6分,
进餐后加重,夜间痛严重影响睡眠,偶有心悸。既往高血压七年,
未规律服用降压药,血压最高220/120mmHg。
心律齐,双肺呼吸音清晰。腹软,上腹轻压痛。
2、其他情况:患者自诉内向性格,不善于表达,处事小心谨慎,易担心、焦虑,常感压力较大。
3、辅助检查:胃镜检查:反流性食道炎,慢性浅表性充血性胃炎(胃窦、胃底)伴胆汁反流。
化验:血乳酸2.64mmol/L↑,中性粒细胞计数1.88*10^9/L,无贫血。
三、诊断
1、反流性食道炎;
2、慢性胃炎;
3、高血压3级(极高危组);
4、焦虑状态。
四、治疗
整体医疗7天。
五、出院时情况
1、一般情况:精神状态好。症状已完全消失。血压控制130—140/80—90mmHg。
2、其他情况:焦虑明显缓解,与人沟通良好。睡眠可达6—8h。
3、辅助检查:血液检查指标正常。
六、目前情况
已出院3年(截止到2020年2月回访);
1、一般情况:精神、食欲好,情绪正常,高品质睡眠,体力充沛、血压正常,无不适症状;
2、出院8个月后复查胃肠镜:无异常;
3、社会功能完全恢复,与他人沟通良好。
循证医学知识链接:
反流性食管炎(RE)是由胃、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,内镜下表现为食管黏膜的破损,即食管糜烂和(或)食管溃疡。反流性食管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群,成人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。但近二十年全球的发病率都有上升趋势。中老年人、肥胖、吸烟、饮酒及精神压力大是反流性食管炎的高发人群。
【临床表现】
1、食管炎的严重程度与反流症状无相关性。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表现有胃食管反流的典型症状,
但也可无任何反流症状,仅表现为上腹疼痛、不适等消化不良的表现。
严重的食管炎患者临床表现并不一定很严重。
2、典型症状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(烧心)、反流和胸痛。烧心是指胸骨后向颈部放射的烧灼感,
反流指胃内容物反流到咽部或口腔。反流症状多发生于饱餐后,夜间反流严重时影响病人睡眠。
3、疾病后期食管瘢痕形成狭窄,烧灼感和烧灼痛逐渐减轻,但出现永久性咽下困难,
进食固体食物时可引起堵塞感或疼痛。
4、严重食管炎者可出现食管黏膜糜烂而致出血,多为慢性少量出血。
长期或大量出血均可导致缺铁性贫血。
【治疗】
1、内科治疗:目的是减轻反流及减少胃分泌物的刺激及腐蚀。一般无主诉症状的滑动疝不需治疗。
有轻度反流性食管炎症状或因年龄、合并其他疾病及不愿手术者可行内科治疗。
睡眠时抬高床头15cm,睡前6小时勿进食,忌烟酒,均可减轻食管反流的发作;
药物治疗方面可用制酸剂中和胃酸,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。
对胃排空延长可用胃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(吗丁啉)、伊托必利等,
H2受体拮抗药或质子泵抑制药可减少胃酸及蛋白酶分泌。
抑酸药物与促动力药物联合应用对部分患者可提高疗效;
2、促进食管和胃的排空;
3、降低胃酸;
4、联合用药:促进食管、胃排空药和制酸剂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,能促进食管炎的愈合。
亦可用多巴胺拮抗剂或西沙必利与组胺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应用;
5、外科治疗:手术治疗的目的是修补疝裂孔、抗反流纠正食管狭窄;
6、中医治疗。